专利摘要:
一種通訊系統。一第一裝置包括一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一第二裝置包括一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當上述第二裝置之上述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接近或是接觸上述第一裝置之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時,形成一第一重疊區域。根據上述第一重疊區域之一電場變化,上述第二裝置得到來自於上述第一裝置之一資料。
公开号:TW201324299A
申请号:TW101143384
申请日:2012-11-21
公开日:2013-06-16
发明作者:Ming-Te Lai;Te-Mu Chen
申请人:Htc Corp;
IPC主号:G06F3-00
专利说明:
電容式觸控面板之通訊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通訊方法,且特別有關於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之通訊方法。
現今,對電子產品而言,觸控面板係常見的使用者介面。標準之觸控面板技術包括投射式電容觸控感測。
投射式電容觸控感測方式一般需要使用到兩組電極:第一組電極係耦接於傳輸器,其為傳送器電極;以及第二組電極係耦接於接收器,其為接收器電極。一般而言,傳送器會依序提供電壓至傳送器電極。傳送器電極會與面板的接收器電極建立電場。由使用者觸碰所引起之電場上的變化可用來識別出使用者的碰觸。
本發明提供一種通訊系統。上述通訊系統包括:一第一裝置,包括一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以及一第二裝置,包括一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當上述第二裝置之上述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接近或是接觸上述第一裝置之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時,形成一第一重疊區域。根據上述第一重疊區域之一電場變化,上述第二裝置得到來自於上述第一裝置之一資料。
再者,本發明提供一種通訊方法,適用於在一第一裝置以及一第二裝置之間的資料傳輸,其中上述第一裝置包括一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而上述第二裝置包括一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其中當上述第二裝置之上述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接近或是接觸上述第一裝置之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時,形成一第一重疊區域。藉由上述第一裝置之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經由上述第一重疊區域而施加一電能至上述第二裝置之上述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相應於上述電能,藉由上述第二裝置之上述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得到一電場變化。藉由上述第二裝置,根據上述電場變化而得到來自上述第一裝置的資料。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實施例: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電子裝置100的示意圖。電子裝置100包括處理器10以及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0,其中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0包括控制器30、傳送器40、收發器50以及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60。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60包括耦接於傳送器40的複數第一電極以及耦接於收發器50的複數第二電極。當上述處理器10控制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0進入感測模式時,控制器30會控制傳送器40來施加電壓TX_1-TX_n至第一電極。然後,收發器50會從第二電極接收到對應於電場強度之電壓TRX_1-TRX_m,並對所接收之電壓TRX_1-TRX_m進行解碼,以便提供資料至控制器30,以識別出使用者之手指的觸碰。除了感測模式之外,電子裝置100更控制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0進入通訊模式,以便經由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0來傳送資料至另一電子裝置或是接收來自另一電子裝置的資料。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0之通訊方法的詳細執行步驟將描述於後。
第2圖係顯示第1圖中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60之上視佈局圖。在第2圖中,複數第一電極R1-Rn以及複數第二電極C1-Cm形成一佈局圖樣,其中第一電極R1-Rn係設置在第一層而第二電極C1-Cm係設置在第二層,且第二層係設置在蓋板玻璃(cover glass)以及第一層之間。第一電極R1-Rn以及第二電極C1-Cm皆為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第一電極R1-Rn係藉由介電材料而垂直地與第二電極C1-Cm隔開。同時參考第1圖以及第2圖,第一電極R1-Rn係耦接於傳送器40,以及控制器30會控制傳送器40來分別提供電壓TX_1-TX_n至第一電極R1-Rn。第二電極C1-Cm係耦接於收發器50,以及控制器30會控制收發器50來分別提供電壓TRX_1-TRX_m至第二電極C1-Cm,或是分別從第二電極C1-Cm接收電壓TRX_1-TRX_m。以第2圖之第一電極Rn以及第二電極C1做為例子來說明,當傳送器40提供電壓TX_n至第一電極Rn且收發器50從第二電極C1接收到電壓TRX_1時,在第一電極Rn以及第二電極C1之間的重疊區域OL會形成電場。換言之,在感測模式下,收發器50可對電壓TRX_1進行感測,以便得到重疊區域OL的電場變化,其中電場的變化係根據空間配置方式或是時間前後排列方式而產生於佈局圖樣上。
第3圖係顯示第2圖中形成於重疊區域OL之電場的剖面圖。對傳統電容式觸控感測技術而言,當手指或是類似的物件觸碰到蓋板玻璃CG的表面時,電場會改變。因此,相應於在重疊區域OL之電場變化,由收發器50所接收之電壓TRX_1亦會改變。
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通訊系統400的示意圖。通訊系統400包括兩電子裝置200與300。在第4圖中,電子裝置200與300可執行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來進行資料傳輸。在此實施例中,電子裝置200可以是具有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50的行動電話,而電子裝置300可以是具有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350的行動電話,其中每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50與350包括傳送器、控制器、收發器以及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如第1圖所顯示。在第4圖中,電子裝置200與300係以面對面的方式安排在一起,例如電子裝置200之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50的蓋板玻璃係靠近或是接觸電子裝置300之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350的蓋板玻璃。舉例來說,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50與350的蓋板玻璃之間的距離Dt係接近於零。因此,對電子裝置200與300而言,資料可以在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50與350之間進行傳輸。
第5A、5B與5C圖係顯示在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例如第4圖的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50)之不同電場變化之示意圖,而第6圖係顯示分別相應於第5A、5B與5C圖之電場變化的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感測電壓RX1、RX2與RX3之示意圖。第5A圖係顯示無手指或是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例如第4圖的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350)接近或是碰觸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第5B圖係顯示手指碰觸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會使得電能E1被手指所吸收。第5C圖係顯示另一電子裝置之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接近或是碰觸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會使得來自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電能E2被施加在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上。因此,由於來自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額外的電能E2會施加在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上,所以在第6圖中,感測電壓RX3的斜率會比感測電壓RX1與RX2的斜率陡峭。再者,由於電能E1被吸走,所以感測電壓RX2的斜率會比感測電壓RX1與RX3的斜率還要小。具體而言,可使用感測電壓來判斷是否有手指或是另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接近或是碰觸到該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
第7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資料通訊的示意圖。在第7圖中,為了簡化說明,僅使用第一電極R1-R4以及第二電極C1-C4來形成佈局圖樣。同時參考第1圖以及第7圖,傳送器40分別提供電壓TX_1-TX_4至第一電極R1-R4,而收發器50分別提供電壓TRX_1-TRX_4至第二電極C1-C4。在此實施例中,收發器50可當作另一傳送器,以施加電壓TRX_1-TRX_4至第二電極C1-C4。同時參考第4圖與第7圖,根據一特定規則,電子裝置200使用其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50來傳送預定圖樣至電子裝置300的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350。接著,電子裝置300會對所接收之圖樣進行解碼,以得到所對應之資料。例如,在電子裝置200中,首先,於第一步驟,處理器(例如第1圖的處理器10)會控制傳送器(例如第1圖的傳送器40)來施加電壓TX_1至第一電極R1,並同時地控制收發器(例如第1圖的收發器50)來施加電壓TRX_1至第二電極C1。於是,特定之電場會在第一電極R1以及第二電極C1之間的重疊區域P1形成。接著,在第二步驟,施加電壓TX_2至第一電極R2並施加電壓TRX_3至第二電極C3。於是,特定之電場會在第一電極R2以及第二電極C3之間的重疊區域P2形成。接著,在第三步驟,施加電壓TX_3至第一電極R3並施加電壓TRX_2至第二電極C2。於是,特定之電場會在第一電極R3以及第二電極C2之間的重疊區域P3形成。接著,在第四步驟,施加電壓TX_4至第一電極R4並施加電壓TRX_4至第二電極C4。於是,特定之電場會在第一電極R4以及第二電極C4之間的重疊區域P4形成。在電子裝置300中,藉由依序感測出現在重疊區域P1、P2、P3與P4的特定電場,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350可得到由電子裝置200之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50所傳送之圖樣。接著,電子裝置300的處理器(例如第1圖的處理器10)或是控制器(例如第1圖的控制器30)可對所得到的圖樣進行識別,以便得到對應於該圖樣的資料資訊。於是,經由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50與350,電子裝置200與電子裝置300可執行近場通訊。在此實施例中,電場變化係依空間配置方式而產生於由第一電極R1-R4以及第二電極C1-C4所形成的佈局圖樣中。
第8圖係顯示第7圖之第四步驟中在重疊區域P4之特定電場的剖面示意圖。同時參考第7圖與第8圖,在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50與350之間的電場EF1係表示電壓TX_4施加於第一電極R4而電壓TRX_4施加於第二電極C4。在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50與350之間的電場EF2係表示電壓TX_4施加於第一電極R4而沒有電壓施加於第二電極C1-C3。於是,相較於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350之其他第二電極CC1-CC3,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350之第二電極CC4可以感測到較大的電能。
第9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述之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資料通訊的示意圖。在第9圖中,為了簡化說明,僅使用第一電極R1-R4以及第二電極C1-C4來形成佈局圖樣。同時參考第1圖以及第9圖,傳送器40分別提供電壓TX_1-TX_4至第一電極R1-R4,其中每一電壓TX_1、TX_2、TX_3與TX_4可具有可變的工作週期(duty)以及振幅。收發器50從第二電極C1-C4分別接收到電壓TRX_1-TRX_4。在此實施例中,收發器50可當作接收器,用以感測電壓TRX_1-TRX_4。同時參考第4圖與第9圖,電子裝置200控制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50之傳送器(例如第1圖之傳送器40)來產生具有不同工作週期以及振幅之電壓TX_1至第一電極R1。因此,會在第一電極R1上形成特定電場,其中不同的工作週期以及振幅將會影響電場的變化。於是,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350之收發器(例如第1圖之收發器50)可根據電場的變化而得到具有不同工作週期以及振幅的電壓。相似地,電子裝置300的處理器或是控制器可對所得到的電壓進行識別,以便得到對應於該電壓的資料資訊。因此,經由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50與350,電子裝置200與電子裝置300可執行近場通訊。在此實施例中,若在同一時間中,用來傳輸資料之具有不同工作週期以及振幅之電壓的數量可以增加,則資料頻寬可跟著增加。在此實施例中,電場變化係依時間前後排列方式而產生於由第一電極R1-R4以及第二電極C1-C4所形成的佈局圖樣中。
第10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第1圖中電子裝置100之操作期間的時序圖。在第10圖中,每一操作期間包括掃瞄週期Cs、通訊週期Cc以及閒置週期Ci。同時參考第1圖與第10圖,處理器10會控制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0進入感測模式,用以在每一掃瞄週期Cs中進行手指碰觸的感測。若在電子裝置100以及相鄰的電子裝置之間執行近場通訊,則電子裝置100的處理器10會控制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0在每個通訊週期Cc中進入通訊模式,以便進行資料通訊。此外,該相鄰的電子裝置可根據其所感測的電壓或是其他感測裝置(例如光感測器)來判斷是否有手指或是另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接近或是碰觸到其電容式觸控面板模。在通訊週期Cc的期間,電子裝置100以及該相鄰的電子裝置會執行同步程序來進行初始化以及定位,以便將電子裝置100以及該相鄰之電子裝置的通訊週期Cc進行同步,並定位與得到電子裝置100之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以及該相鄰的電子裝置之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間的重疊區域,以便傳輸資料。舉例來說,參考第11圖,其係顯示電子裝置500與600之間同步程序的示範例,用以得到重疊區域OA。在第11圖中,電子裝置500與600係以面對面的方式安排在一起。此外,經由電子裝置500與600之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的重疊區域OA,電子裝置500與600能使用實施例所描述之通訊方法來傳送資料或是回覆回應(例如認可(acknowledgement,ACK))。
第12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兩裝置之間之資料傳送的通訊方法,其中每一裝置具有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例如第1圖的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20)。在此實施例中,第一裝置的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係接近或是碰觸第二裝置的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以形成重疊區域。首先,在步驟S710,執行同步程序來定位出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以及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間的重疊區域。接著,在步驟S720,第一裝置的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會經由重疊區域來施加電能至第二裝置的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如第7圖及第9圖所顯示。接著,在步驟S730,相應於該電能,第二裝置的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會得到電場變化。接著,在步驟S740,根據電場的變化,第二裝置的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可得到來自第一裝置的資料。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包括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處理器
20、250、350‧‧‧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
30‧‧‧控制器
40‧‧‧傳送器
50‧‧‧收發器
60‧‧‧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
100、200、300、500、600‧‧‧電子裝置
400‧‧‧通訊系統
C1-Cm、CC1-CC4‧‧‧第二電極
CG‧‧‧蓋板玻璃
E1、E2‧‧‧電能
EF1、EF2‧‧‧電場
OL、OA、P1-P4‧‧‧重疊區域
R1-Rn‧‧‧第一電極
RX1、RX2、RX3‧‧‧感測電壓
TX_1-TX_n、TRX_1-TRX_m‧‧‧電壓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第2圖係顯示第1圖中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之上視佈局圖;第3圖係顯示第2圖中形成於重疊區域之電場的剖面圖;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通訊系統的示意圖;第5A、5B與5C圖係顯示在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不同電場變化之示意圖;第6圖係顯示分別相應於第5A、5B與5C圖之電場變化的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感測電壓之示意圖;第7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資料通訊的示意圖;第8圖係顯示第7圖之第四步驟中在重疊區域之特定電場的剖面示意圖;第9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述之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資料通訊的示意圖;第10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第1圖中電子裝置之操作期間的時序圖;第11圖係顯示兩電子裝置之間同步程序的示範例;以及第12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兩裝置之間之資料傳送的通訊方法,其中每一裝置具有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
10‧‧‧處理器
20‧‧‧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
30‧‧‧控制器
40‧‧‧傳送器
50‧‧‧收發器
60‧‧‧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
100‧‧‧電子裝置
TX_1-TX_n、TRX_1-TRX_m‧‧‧電壓
权利要求:
Claims (26)
[1] 一種通訊系統,包括:一第一裝置,包括一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以及一第二裝置,包括一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其中當上述第二裝置之上述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接近或是接觸上述第一裝置之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時,形成一第一重疊區域,其中根據上述第一重疊區域之一電場變化,上述第二裝置得到來自於上述第一裝置之一資料。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包括:一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包括:複數電極,藉由介電材料而彼此隔開,其中上述電極形成一佈局圖樣;以及一傳送器,耦接於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用以傳送複數信號至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的上述電極,以便根據一特定方式而在上述佈局圖樣產生上述電場變化。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上述電場變化係依一空間配置方式而產生於上述佈局圖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上述電場變化係依一時間前後排列方式而產生於上述佈局圖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當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傳送器傳送上述信號之一者至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之所對應的上述電極時,上述第一重疊區域之上述電場變化係形成於上述第一裝置之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之所對應的上述電極。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上述信號之至少一者具有可變之工作週期以及振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當上述第一重疊區域之上述電場變化形成時,上述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接收對應於上述電場變化之一信號,以及上述第二裝置識別所接收之上述信號,以便得到來自上述第一裝置的上述資料。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包括:一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包括:複數第一電極,設置在一第一層;以及複數第二電極,設置在一第二層,其中上述第二電極係藉由介電材料而與上述第一電極隔開,以及上述第一電極以及上述第二電極形成一佈局圖樣;一傳送器,耦接於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用以分別傳送複數第一信號至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的上述第一電極;以及一收發器,耦接於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用以分別傳送複數第二信號至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的上述第二電極,以及從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的上述第二電極分別接收複數第三信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當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傳送器傳送上述第一信號之一者至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之所對應的上述第一電極且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收發器同時地傳送上述第二信號之一者至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之所對應的上述第二電極時,上述第一重疊區域之上述電場變化係形成於上述第一裝置之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之所對應的上述第一與第二電極之間的一第二重疊區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上述第一重疊區域之上述電場變化係形成於上述第一裝置之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之所對應的上述第一與第二電極之間的一第二重疊區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當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傳送器傳送上述第一信號之一者至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之所對應的上述第一電極時,上述第一重疊區域之上述電場變化係形成於上述第一裝置之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之所對應的上述第一電極。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當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傳送器傳送上述第一信號之該者至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之所對應的上述第一電極時,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收發器接收來自於上述第一裝置之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之上述第二電極的上述第三信號。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上述第一信號之至少一者具有可變之工作週期以及振幅。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當上述第一重疊區域之上述電場變化形成時,上述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接收對應於上述電場變化之一信號,以及上述第二裝置識別所接收之上述信號,以便得到來自上述第一裝置的上述資料。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根據一特定規則,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傳送器傳送上述第一信號至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之所對應的上述第一電極,且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收發器傳送上述第二信號至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之所對應的上述第二電極,以便於上述佈局圖樣形成一預定圖樣,其中上述第一重疊區域之上述電場變化係相應於上述佈局圖樣之上述預定圖樣而形成。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當上述第一重疊區域之上述電場變化形成時,上述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接收對應於上述電場變化之複數信號,以及上述第二裝置根據所接收之上述信號而得到上述預定圖樣,並解碼上述預定圖樣以得到來自上述第一裝置的上述資料。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上述第一裝置以及上述第二裝置執行一同步程序,以便定位出上述第一重疊區域。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當來自上述第一裝置之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一電能施加於上述第二裝置之上述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時,形成上述第一重疊區域之上述電場變化。
[19] 一種通訊方法,適用於在一第一裝置以及一第二裝置之間的資料傳輸,其中上述第一裝置包括一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而上述第二裝置包括一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其中當上述第二裝置之上述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接近或是接觸上述第一裝置之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時,形成一第一重疊區域,上述方法包括:藉由上述第一裝置之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經由上述第一重疊區域而施加一電能至上述第二裝置之上述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相應於上述電能,藉由上述第二裝置之上述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得到一電場變化;以及藉由上述第二裝置,根據上述電場變化而得到來自上述第一裝置的資料。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包括:一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包括:複數第一電極,設置在一第一層;以及複數第二電極,設置在一第二層,其中上述第二電極係藉由介電材料而與上述第一電極隔開,以及上述第一電極以及上述第二電極形成一佈局圖樣。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施加上述電能之步驟更包括:藉由上述第一裝置,提供一第一信號至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之上述第一電極之一者;以及藉由上述第一裝置,提供一第二信號至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之上述第二電極之一者,其中上述電能係形成在上述第一裝置之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之上述第一電極之該者以及上述第二電極之該者之間。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施加上述電能之步驟更包括:藉由上述第一裝置,提供一第一信號至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之上述第一電極之一者,其中上述電能係形成在上述第一裝置之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之上述第一電極之該者,以及上述第一信號具有可變之工作週期以及振幅。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得到上述電場變化之步驟更包括:藉由上述第二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接收對應於上述電場變化之一信號;以及藉由上述第二裝置,識別所接收之上述信號,以得到來自上述第一裝置之上述資料。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通訊方法,更包括:執行一同步程序,以定位出上述第一重疊區域。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包括:一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包括:複數電極,設置在一第一層。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施加上述電能之步驟更包括:藉由上述第一裝置,提供一第一信號至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之上述第一電極之一者,其中上述電能係形成在上述第一裝置之上述第一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上述電容式觸碰感測區域之上述第一電極之該者,以及上述第一信號具有可變之工作週期以及振幅。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92132B|2015-07-11|電容式觸控面板之通訊系統及方法
US10261623B2|2019-04-16|Coordinate indicating apparatus and coordinate measurement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input position of coordinate indicating apparatus
EP2818992B1|2016-08-03|Touch-control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ion of capacitive and electromagnetic touch units
CN106796475B|2020-07-10|用于手势检测及跟踪的电极布置
WO2015154361A1|2015-10-15|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8646952A|2018-10-12|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4461109A|2015-03-25|触控面板
EP3130991B1|2020-04-22|Touch screen and drive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0020280A1|2020-01-30|触控基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TWI486668B|2015-06-01|面板結構
CN103135831A|2013-06-05|触控面板
CN101882022A|2010-11-10|感测式显示面板
CN204392220U|2015-06-10|Oncell触摸显示屏按键、触摸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KR20150019594A|2015-02-25|터치 감지 표시 장치
JP2015515681A|2015-05-28|送信器の電力消費を低減させ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10048812B2|2018-08-14|Monolayer mutual-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capacitive touchscreen
CN101556515B|2011-03-30|触控感应组件以及触控感应装置
US9851817B2|2017-12-26|Optical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202331401U|2012-07-11|触控感应装置及触控面板
KR20140040480A|2014-04-03|터치 감지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용 단말기
CN110515495A|2019-11-29|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检测方法
JP3193767U|2014-10-23|タッチパネル
TWI488102B|2015-06-11|電容式觸控螢幕
WO2020124777A1|2020-06-25|悬浮触控显示装置及悬浮触控方法
KR102263311B1|2021-06-10|진동 촉각 터치 스크린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US9041687B2|2015-05-26|
TWI492132B|2015-07-11|
CN103150066B|2016-07-20|
CN103150066A|2013-06-12|
US20130147760A1|2013-06-13|
DE102012222409A8|2013-08-22|
DE102012222409A1|2013-06-13|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TWI556155B|2014-03-31|2016-11-01|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電子裝置以及通信方法|
TWI585666B|2017-01-05|2017-06-01|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應用於觸控面板之觸控感測系統及其資料傳輸方法|JP4060313B2|2004-01-28|2008-03-12|シャープ株式会社|表示装置|
CN101120527B|2005-02-17|2012-09-05|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能在网络内部工作的设备、网络系统、在网络内部操作设备的方法|
US8269746B2|2006-11-27|2012-09-18|Microsoft Corporation|Communication with a touch screen|
US8711129B2|2007-01-03|2014-04-29|Apple Inc.|Minimizing mismatch during compensation|
TWI378378B|2008-03-19|2012-12-01|Egalax Empia Technology Inc|Device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the influence of conducting material from point detection of 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TWI406166B|2010-01-06|2013-08-21|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觸控面板及其多點觸碰偵測方法以及觸控顯示裝置|
TW201135546A|2010-04-09|2011-10-16|J Touch Corp|Contactless touch panel|
US8427444B2|2010-04-12|2013-04-23|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Corp.|Ghost cancellation method for multi-touch sensitive device|
WO2011155939A1|2010-06-10|2011-12-15|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Communication between touch-panel devices|US9013425B2|2012-02-23|2015-04-21|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via capacitance sensing device|
US20130307787A1|2012-05-16|2013-11-21|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US9727190B2|2013-02-25|2017-08-08|Sharp Kabushiki Kaisha|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9678613B2|2013-02-25|2017-06-13|Sharp Kabushiki Kaisha|Input device and display|
CN103440075B|2013-08-13|2017-03-29|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终端及其近场通信方法、系统|
US20150062201A1|2013-08-27|2015-03-05|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Display device|
US20150138142A1|2013-11-15|2015-05-21|Mediatek Inc.|Method for performing touch communications control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by using location detection with aid of touch panel, and an associated apparatus|
CN104657011B|2013-11-15|2018-06-15|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触控传输装置、电子装置以及数据传输方法|
US20150145792A1|2013-11-22|2015-05-28|Mediatek Inc.|Devices and methods of touch communications|
US9531439B2|2013-12-04|2016-12-27|Mediatek Inc.|Electronic devices, near-fiel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ink between two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50173116A1|2013-12-13|2015-06-18|Mediatek Inc.|Communications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4715171B|2013-12-17|2018-11-27|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移动装置、终端装置及其验证方法|
US9680828B2|2013-12-17|2017-06-13|Mediatek Inc.|Mobile devices, terminal devices, and authentication methods thereof|
US9582186B2|2013-12-20|2017-02-28|Mediatek Inc.|Signature verification between a mobile device and a computing device|
US20150178729A1|2013-12-20|2015-06-25|Mediatek Inc.|Electronic transaction between a mobile device, a touch panel device and a server|
WO2015101286A1|2013-12-31|2015-07-09|Mediatek Inc.|Touch communications device for detecting relative movement status of object close to, or in contact with, touch panel and related movement detection method|
US20150199047A1|2014-01-15|2015-07-16|Mediatek Inc.|Touch panel devices, electronic devices, and virtual input methods thereof|
CN103873113B|2014-01-24|2015-11-18|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场通信系统、方法和终端|
US9921672B2|2014-01-28|2018-03-20|Mediatek Inc.|Electronic devices,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4808830B|2014-01-29|2019-03-15|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触控电子装置与触控连接方法|
CN104808831B|2014-01-29|2018-06-22|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数据共享方法、传送装置与接收装置|
CN104808829B|2014-01-29|2018-07-20|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触控电子装置与数据传输方法|
CN104820509A|2014-01-30|2015-08-05|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权限控制方法以及触控电子装置|
TWI522896B|2014-02-14|2016-02-21|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資料傳輸系統、資料傳輸方法、資料傳送方法、資料接收方法及電子裝置|
EP3140721A1|2014-06-16|2017-03-15|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transfer with a touch enabled device|
CN105549865A|2014-10-29|2016-05-04|宏碁股份有限公司|移动装置、电子装置及其启动应用的方法|
US9952732B2|2014-12-10|2018-04-24|Pixart Imaging Inc.|Capacitive touch device, capacitiv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00292B2|2014-12-10|2017-10-24|Pixart Imaging Inc|Capaci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luetooth pairing method|
US9389742B2|2014-12-10|2016-07-12|Pixart Imaging Inc.|Capacitive touch device, capacitiv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061552B2|2015-11-25|2018-08-28|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Identifying the positioning in a multiple display grid|
KR20180049484A|2016-11-02|2018-05-11|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표시장치|
US10895925B2|2018-10-03|2021-01-19|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Touch display alignment|
法律状态: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US201161567902P| true| 2011-12-07|2011-12-07||
US13/648,016|US9041687B2|2011-12-07|2012-10-09|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capacitive touch panel|
[返回顶部]